首页>焦点新闻>正文
焦点新闻
唐敖庆先生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作者:张宏伟  时间:2020-11-20  点击数:

【文/摄 张宏伟】在唐敖庆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浩瀚星河再添一颗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11月18日,“唐敖庆星”命名仪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行,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18914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唐敖庆星”。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朱丽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唐敖庆先生家属代表唐敏共同为“唐敖庆星”铜匾揭幕。这既是唐敖庆先生的崇高荣誉,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吉林大学和我国科技界的集体荣耀。

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秘书长段瑞春,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常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团组首席科学家赵海滨,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颜景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黎乐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佟振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松,辽宁师范大学教授杨忠志,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前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谢心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建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高瑞平、王承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于吉红,吉林大学副校长郑伟涛,唐敖庆先生儿子唐昆、孙女唐燕㨗等参加命名仪式。仪式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韩宇主持。

唐敖庆先生1915年11月18日出生于江苏宜兴,是我国现代理论化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1950年,已获博士学位的唐敖庆从美国回到祖国。1952年,唐敖庆来到吉林大学工作,与蔡镏生、关实之、陶慰荪等老一辈化学家一起创建了吉林大学化学系。1955年,唐敖庆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学部)委员,1978年任吉林大学校长,198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同年当选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1986年主持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任吉林大学名誉校长。唐敖庆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主任等职。2008年7月,唐敖庆因病在北京逝世。作为资深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潜心科研、勇攀科学高峰,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为中国科研事业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校长,唐敖庆治校有方、尊师爱生、爱校如家,为吉林大学的发展与建设鞠躬尽瘁;作为教育家,他以祖国的需要为已任,饱含赤子情怀,以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高级理论化学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创造了光辉业绩。

为褒奖唐敖庆先生的学术贡献,弘扬其科学精神,2019年5月,何梁何利基金委员会推荐唐敖庆为国际小行星命名人选。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向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提交命名申请,将该台在2007年5月19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18914号小行星命名为“唐敖庆星”。2020年1月9号,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并发布国际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218914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唐敖庆星”。从此,唐敖庆的名字进入了宇宙星空,永耀太空星辰;从此,这个具有中国符号、科技特色、吉林大学元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何梁何利基金光彩的“唐敖庆星”,永载史册。

朱丽兰在致辞中表示,何梁何利基金1995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先生荣获小行星国际命名,是我国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一大盛事。她代表何梁何利基金,向唐敖庆先生及其亲属,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吉林大学表示祝贺,向我国科学技术战线致以崇高敬意。朱丽兰说,26年来,何梁何利基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方针,奖励中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414人,其中41位杰出科学家获得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的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基金以其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评选记录,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立科技奖励的杰出代表和特色品牌。朱丽兰表示,唐敖庆曾经担任吉林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等职务,他勇于创新,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勇攀科学高峰,为中国的科教事业鞠躬尽瘁,奉献毕生,树立了不朽的功勋,荣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可谓当之无愧,众望所归。

李静海在致辞中回顾了唐敖庆先生在科学教育领域攻坚克难、唯真求实的一生,讲述了唐敖庆先生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和对科学基金事业的改革创新精神,表达了对唐敖庆先生为我国科学进步和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崇高敬意。李静海说,唐敖庆先生是杰出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届主任,他不仅是化学科学前沿的开拓者,也是科学基金事业的奠基人。唐敖庆先生提出的有保证的专门经费渠道、公正的专家评审系统、有活力的管理制度是科学基金制度的三根支柱,他带领第一代科学基金工作者用扎实的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好评,为科学基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静海希望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基金工作者继承传统,学习唐敖庆先生爱国敬业、矢志不渝的高尚品格,勤奋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改革创新、治校育人的教育思想以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用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扬好唐敖庆先生的宝贵精神,并祝愿“唐敖庆星”永远闪耀星空。

张希代表学校和姜治莹书记对“唐敖庆星”命名付出辛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何梁何利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表示诚挚谢意,对唐敖庆家人、生前好友以及出席仪式的化学界同仁表示欢迎和感谢。张希表示,唐敖庆先生是杰出的科学家,在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领域成果卓著,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卓越的科技领导者,曾是基金委首任主任,他提出的“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十六字至今仍是基金委的评审原则;是著名的教育家,曾长期担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吉林大学很早就践行教育和研究双中心;是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热爱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张希指出,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大批学术大师,一路向北,云集长春,可谓盛况空前,群星璀璨。唐敖庆先生是众多先贤中杰出的一位。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唐敖庆以国家需要作为自己的使命,主动找到相关领导,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东北教育事业。“唐敖庆老师是吉大历史上为学生开课最多的几位老师之一,他上课从不带讲义,一支粉笔,一气呵成,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对开设的每一门课,唐老师都要精心准备,常常是精读相关几本教材之后,再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张希深情追忆了唐敖庆先生的历历往事,娓娓讲述了唐敖庆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学术科研精神和高瞻远瞩、献身教育、桃李满天下的治校办学业绩,抒发了对唐敖庆先生的敬仰、感恩和怀念之情。

张希表示,唐敖庆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已经成为吉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大学通过命名唐敖庆楼、竖立唐敖庆雕塑、编排《唐敖庆》话剧,缅怀先生,教育后人;通过成立唐敖庆基金会、聘任唐敖庆学者、组建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唐敖庆班,弘扬先生治学精神,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唐敖庆星”是对唐先生的永恒纪念。如今,浩瀚星河中,“唐敖庆星”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时刻提醒吉大人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指引大家勇敢地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科教兴国,惠泽世界。

在“唐敖庆星”命名仪式上,段瑞春宣读“唐敖庆星”国际命名公报。公报指出:218914唐敖庆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7年5月19日发现于盱眙观测站,此星为纪念唐敖庆(1915-2008)而命名。唐敖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该公报已经发到了世界各国天文台,光荣属于唐敖庆,属于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砥砺前行、勇攀高峰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赵海滨介绍“唐敖庆星”发现和轨道运行情况;常进向唐敖庆家属颁送“唐敖庆星”国际命名公报、命名证书、星照片、轨道光盘和有关资料,并代表天文台致辞。常进指出,以人士命名的小行星,旨在彰显被命名人士在科学、教育、文化等某个领域作出的贡献,表达社会对他们的敬重,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成为该天体永久星名,并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随着今后空间探测的不断发展,小行星将成为深空探测的重要目标,人们将会登上小行星去探寻其奥秘,去开发小行星上的宝贵矿产,到那时小行星的名字更将家喻户晓,世所周知。

唐敏代表唐敖庆先生的家人和亲属,对唐敖庆一生中所有帮助、支持和鼓励过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她说,每年11月18日父亲诞辰日,我们都会纪念他,而今年将成为家族史上最为光荣的纪念日。吉林大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是父亲一生中工作时间最长的、最心心相念的地方。父亲之所以能够在平凡的一生中,在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除了靠他自身的远大情怀,刻苦勤奋的精神和出色的创新工作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党和国家对他的关怀培养,并给他以发展的机会。唐敏表示,父亲一生在孩子们的记忆中,除了吃饭、睡觉、生活,全部几乎就是工作,他每天在家伏案作研究时,家人看到的几乎都是深奥的化学符号和数学推导公式。父亲的勤奋刻苦精神,是现代生活中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难以想象的,但也只有这样刻苦勤奋精神的人,才能攀登科技之巅。父亲的精神和品德就像这宇宙中的行星一样,永远不停地运行下去,并以他的光芒为我们指引方向。作为唐敖庆的后人和家属,一定以父亲为榜样,在新征程中更加努力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多作贡献。

据悉,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我国著名科学家吴文俊、袁隆平、王选、吴孟超、李振声、孙家栋、蔡翘等先后获得过永久性小行星命名,唐敖庆教授是吉林大学首位获此殊荣的吉大人。

小行星的研究对于揭示太阳系的演化,生命的起源和太空资源的探测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唐敖庆星”发现时距离地球211亿公里,距太阳平均距离为3.92亿公里,该星每日以158万公里的高速奔腾前进,相当于平均每秒18.3公里的速度绕日运行。该星到地球的距离最远可达5.79亿公里,最近的时候只有2.07亿公里。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科研院、校友和基金工作办公室、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参加活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信息管理和技术维护:吉林大学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 
管理员信箱:zygl@jlu.edu.cn版权所有 2015 吉林大学
吉ICP备06002985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7302000045号

网站导航

当前访问量: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