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校园快讯>正文
校园快讯
一生求真 后世楷模——纪念江一真同志诞辰100周年
作者:高鸿雁  时间:2015-08-31  点击数:

编者按:江一真(1915年3月—1994年3月),福建省连城县庙前乡人。1927年参加长汀反帝大同盟。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卫生工作主要奠基人和白求恩学校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9年至1943年,任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后改为白求恩学校)首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省农林厅厅长、福建省省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后得以平反。1977年11月任国家卫生部部长兼党组书记,1979年4月任中共河北省委第二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82年6月退居二线,9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4年3月在北京逝世。

2015年3月,江一真同志诞辰100周年。江一真是“古今难得的良医、良将、他两者兼有,且成绩卓然”。作为一名医者后来位至国家卫生部部长,他虽历经磨难,却赤心不改。他不惧困难、实事求是、忠心为民、一生求真的高尚精神,为后世敬服,令人高山仰止。江一真亦是吉林大学校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星辰。1939年,在抗日烽火岁月中,他不畏艰险于河北唐县牛眼沟村创建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即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并在1939至1943年间担任校长,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革命精神融入到了学校的精神气质之中,指引着学校时至今日的成长。

江一真原名江锡进,1915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连城县庙前村一个赤贫家庭。1930年7月加入共产党,曾任红四军战士、闽西独立团宣传员。1932年秋入中央红色卫生学校军医四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当医生。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晋察冀边区军民反“扫荡”和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奉命组建八路军野战医院并任院长。不久调往延安,任军委总卫生部保健科长兼手术组长。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苦的时刻。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由当时在这里工作的白求恩大夫提议,经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批准,决定以江一真同志为首任校长创建军区卫生学校。当时晋察冀边区是个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日军对边区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在军事上进行频繁的“扫荡”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妄图彻底消灭抗日根据地。在这样物资极度匮乏、教学人员短缺、战火纷飞的环境下,一个本已有之的学校想要维持正常教学任务都很难,更何况要在前线白手起家创建一个学校。但江一真选择迎难而上,做革命事业的开拓者。学校没有校舍,江一真就和师生们一道住在老乡家闲置的民房中;学校没有教员,他就亲自上阵,边教边学,同时搜罗有才之士;没有教材、教具,他就率领教员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料编辑教材;没有教学计划,他就根据战争的形势和前线部队的需求,结合各方宝贵意见,制定符合革命需求的教学计划。有老前辈在回忆那段难忘岁月时写道“那时只要教学需要,不管多么困难,教师们都能想办法克服”。

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我校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终于在河北省唐县的牛眼沟村举行了开学典礼暨成立大会。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带领学员们一面战斗,一面学习,在短期内,学校就为晋察冀军区乃至全军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合格的医务人员,他们为战争的胜利和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江一真本人谦虚好学,踏实勤勉,有时行军骑在马背上也坚持看书,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备课,将书本知识结合实践经验,所以他的课倍受学员们的喜爱。就这样江一真边干边学,很快便从一个只有初小文化的农家孩子,成长为掌握先进医疗技术的红色医生。长征以来,江一真参与了党内许多重要人物的医治,“八路军中一把刀”的名声不知不觉便叫响开来。

1939年11月,白求恩大夫不幸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对学校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于1940年2月易名为白求恩学校,附属医院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从此白求恩的名字就同学校紧密联结在一起而简称为“白校”,江一真任第一任校长。培育白衣战士任重道远,他坚持“白校”的办学宗旨和总方针,致力于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这也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目标。1985年江一真还为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亲笔写下“发扬老白校革命光荣传统,造就白求恩式的医学科学人才”的殷殷题词。此后尽管学校历经数次搬迁、合并与更名,但白求恩的名字作为一种革命精神财富永垂不朽。它既是对江一真同志等拓业先贤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继承,也是对白求恩大夫所代表的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国际精神的颂扬。2000年,经中央领导批准决定,原吉林大学与白求恩医科大学等其他五校合并,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历史与精神汇聚到了新吉大的血液之中奔腾不息。

1942年江一真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1946年随陈毅、邓子恢前往华东前线做党政工作。解放战争开始后,转入党政系统工作。1956年当选为福建省省长。期间他心系百姓冷暖,多次深入农村基层调研,面对虚假浮夸、不切实际的现状,他认真总结,敢于直言,道尽“大跃进”的得失、成败、是非,对福建的经济恢复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一次又一次深入农村基层调研,看到不少群众冬日里穿着单衣单裤,江一真心情异常沉重。他明确表态对于粮食的生产不要浮夸数字,应减少征购。曾在地委、县委联席会上作题为“接受教训,继续跃进”的讲话。江一真在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后,毫不隐瞒因这些错误导致“干群关系空前紧张”,他毫不含糊地指出:“总之,情况估计错了,方针错了,政策错了,措施也错了。”一向以“炮筒子”性格著称的江一真,在这次讲话中充分展现出其坚持真理、不说假话、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

“文革”后,他重返卫生工作战线,担任卫生部部长一职,领导国家卫生部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全国卫生系统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79年4月出任中共河北省委第二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仍坚持真理不退让,大胆拨乱反正,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江一真到河北主持省委日常工作后,并不局限于听汇报、看成捆成摞写有“江一真同志亲启”的告状信,他自己安排日程,下基层广泛接触干部群众,了解真相。他破除重重阻力,使得建国后14个特大冤案之一、前后延续了28年的所谓“伊玛尼党”案获得平反。江一真调离河北时,留下如潮好评和百姓对他的不尽思念。曾任国家渔业部部长的肖鹏说:“江一真这个人一生都没有私心杂念,大公无私,言行举止有的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作风……如果他不这么快离开,河北的工作会好得多,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都会调动起来。”

他一生曾四度受到党内错误路线打击与迫害,但他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耿直刚正,坚信革命事业必胜。不为乌纱为人民,是他为官的信条,为此他“虽九死而其尤未悔”,在人世间留下一串动人而传奇的故事。1982年6月退居二线,9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江一真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后,依旧坦率发表见解。有次谈及“文革”失误,他指出:对党的过失、对民族的灾难不能正视,不去总结和接受教训,而是采取回避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的;一个害怕正视过去失误、不愿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政党,必然还要造成新的悲剧,我们的党和民族要深以为戒。这段话在许多人心中引起强烈共鸣。

1991年,江一真得知身患肺癌后,亲笔写了个“后事先安排”:“建议北京医院坚决地采取最有效的办法,对我实行安乐死;以减少本人的痛苦,减轻亲人的负担,节省国家的开支;为这项进步的社会改革事业的倡导做点实事;按照从简的要求来料理我的后事,不搞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不邀请京外亲友来参与后事等,以移风易俗;请将我的遗体交公,供给医学界的科、教、医选用,以造福人民。”这份遗嘱是江一真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佳话。

1994年3月,江一真同志在北京逝世。他那“一根筋”讲真话、办实事、为人民不怕丢乌纱的精神却永远留在百姓心中。

习近平同志曾深情追忆老领导江一真:“江一真同志始终是一位勇于战胜困难的铁汉子,敢于坚持真理的硬骨头,忠心耿耿为人民的好干部。他的高尚品质,是共产党员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江一真老校长与全校师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排除万难,行开创之功,为学校今天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岁月流转,老校长的宝贵品质与精神财富如源头活水一路滋润着学校的发展,感召着每一位吉大人。今日无论是我们老师的工作条件还是学生的学习环境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学校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新的时代又赋予我们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要从江一真老校长为代表的拓业先贤的革命精神中汲取力量,继往开来,践行使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全校师生对拓业先贤和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怀念!

(作者系校史馆校史研究室主任)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信息管理和技术维护:吉林大学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 
管理员信箱:zygl@jlu.edu.cn版权所有 2015 吉林大学
吉ICP备06002985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7302000045号

网站导航

当前访问量: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访问